大杼穴_大杼穴

人体穴位  点击:   2013-07-14

大杼穴位位置

大杼穴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大杼穴位于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大杼穴位位置图

大杼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正坐低头或俯卧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解剖位置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大杼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骶棘肌。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皮肤有第七颈神经和分布着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下筋膜致密,由脂肪及纤维束组成。纤维束连于斜方肌表面的背深筋膜与皮肤。副神经在斜方肌前缘中下1/3连接处深进该肌下面,与第三、四颈神经的分支形成神经丛,支配该肌。针经上列结构深进,可进第一肋间隙,或经横突间肌及其韧带,如盲目进针,经胸内筋膜,穿胸膜腔至肺,极易造成气胸。

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横动脉降支通过。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颈夹肌→竖脊肌。

大杼穴的作用

按摩大杼穴的作用

大杼穴意义: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快速上行头颈天部。

功能作用: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强筋骨,清邪热,大杼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的作用。

特异性:大杼穴为手足太阳经之交会穴;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

主治疾病

大杼穴主治胸肺、项背等疾患:如伤风头痛、咳嗽气急、喘息喉痹、颈项强、肩背痛、热病、胸胁气满、腰脊强痛、癫痫、厥逆、眩晕、虚劳、骨髓冷痛、疟疾等。

现代又多用大杼穴治疗感冒、支气管炎、肺炎、腰背肌痉挛、骨结核、肢体麻木等症。

大杼穴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喘息,项强,肩背痛等。斜刺0.3~0.5寸。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癫痫;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腰背肌痉挛,膝关节骨质增生;

其它:咽炎,感冒,骨结核。

穴位配伍

大杼穴配肩中俞穴、肩外俞穴治肩背痛。

大杼穴配夹脊穴、绝骨穴,有强筋骨,通经络,调气血的作用,主治颈椎病。

大杼穴配列缺穴、尺泽穴,有理肺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针刺方法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

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肩部扩散。

艾灸方法

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大杼穴解析

大杼为经穴名(Dàzhù BL11)。出《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别名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大杼是督脉别络、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的交会穴;又为八会穴之骨会穴。大为小之对,杼即筘,古称椎骨为“杼骨”,此穴在较大的第一胸椎之旁,故名大杼。

大杼穴别名意义

·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化为上行的强劲风气,上行之气中水湿如同织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

·背俞。背,穴内气血来自于背部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个俞穴。

·本神。本,根本也。神,与鬼相对,言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也。本神穴名意指本穴为头部气血的来源根本。本穴气血为湿冷的水气,运行为向头部传输,而头部为诸阳之会,热有余而寒不足,本穴上行头部的湿冷水气能使头部之热降温,维持头部在正常的温度范围,故名本神穴。

·百旁。百,数量词,多也。旁,侧也。百旁名意指背俞各穴上行至本穴的阳热之气不走督脉正中路线,而是走膀胱经的旁侧路线上行头部。理同大杼名解。

·百劳。百,数量词,多也。劳,劳动也。百劳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俞诸穴。理同大杼名解。

·骨会。骨,水也。会,汇合也。本穴为人之骨会者,是因为本穴的气血物质为人体五脏六腑外输之气的冷缩水湿汇合之处,冷缩水湿表现出水的润下之性,故为骨会。

附注

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足太阳、手太阳之会。

《黄帝内经素问》:大杼、膺俞(中府)、缺盆、背俞(风门),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

《针灸大成》:主筋挛癫疾。

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用白芥子、甘遂等敷贴大杼、肺俞等穴,冬发喘者于三伏贴,夏发喘者于三九贴,治疗3700例,有良好疗效。

慢性支气管:以大杼、风门等,敷药配合微波透入,治疗300例,有良好疗效。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大杼配风门、肺俞等,用着肤灸、火针法,治疗30例,均有较好疗效。

坐骨神经痛:大杼配神阙、命门,针刺放血,治疗54例,有较好疗效。

牙痛:据报道,对50例牙痛患者进行检查时,大杼穴均有压痛,针刺有较好疗效。

麦粒肿:针刺大杼4~6分深,出针放血。

对肺功能的调整作用:据报道针刺大杼穴可增加通气量。并可使针麻患者开胸后,肺的通气量代偿性增加。

对钙代谢的影响:据报道针刺大杼、飞扬、足三里等,留针7分钟,可使血钙增加1mg%,留针15分钟增加3mg%,再继续延长留针时间,血钙不再发生相应变动。

大杼穴_大杼穴

http://m.bdwfs.com/jingluoxuewei/1364/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肓俞穴】肓俞穴
下一篇:【上料机】上髎穴
Copyright 百搭养生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